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是统计工作中用于划分城乡地域的编码体系,由统计用区划代码、城乡属性代码和城乡分类代码三部分构成,具体含义如下:1. 统计用区划代码(第1-12位)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》及国务院、民政部批准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编制,用于标识乡、镇、街道及类似乡级单位,以及村民委员会、...
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是用于统计和管理的编码体系,具体定义及分类如下:一、区划代码区划代码是标识地理区域层级的编码,通常由6位数字组成,其结构为:前两位:代表地市码,标识考生户籍所在的地级市或直辖市;第三四位:代表县区码,标识考生户籍所在的县级行政区(如区、县、县级市)。该代码通过层级编...
一、城镇区域分类代码111主城区:涵盖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,是城市核心功能区,集中了行政、商业、文化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。112城乡结合区:指与市辖区公共设施部分连接的村级区域,兼具城市与乡村特征,处于城市化过渡阶段。121镇中心区:包含镇辖居委会及其完全连接的村级区域,是乡镇行...
111 表示主城区 112 表示城乡结合区 121 表示镇中心区 122 表示镇乡结合区 123 表示特殊区域 210 表示乡中心区 220 表示村庄 法律依据:《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》(二)城乡分类代码的编码方法 1. 城乡分类代码结构 城乡分类代码由第15至17位数字组成。第15位数字为“1”时,表示城...
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01-599,其中民政确认的单位代码为001-399,未确认的单位代码为400-599,但不包括498、598。对于没有村级单位的乡级单位,会虚拟一个代码为498或598的村级单位。《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》的编制更为严谨,增加了2位城乡属性代码,由统计局专门机构或人员手工编制,以确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