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Python的全局解释器锁(GIL)的存在,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Python字节码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线程的并行能力。因此,对于特定情况下,使用进程(multiprocessing)可能成为更优选择。
GIL是Python设计之初为了数据安全所做的一个决定,它确保了任何时候只有一个Python线程能够执行Python字节码。GIL的存在是为了避免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竞争和不一致性问题。然而,这也带来了一个显著的限制:在Python中,一个进程内的多个线程无法真正并行执行,因为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持有GIL。GIL的作用...
前面讲了为什么Python里推荐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,但是多进程也有其自己的限制:相比线程更加笨重、切换耗时更长,并且在python的多进程下,进程数量不推荐超过CPU核心数(一个进程只有一个GIL,所以一个进程只能跑满一个CPU),因为一个进程占用一个CPU时能充分利用机器的性能,但是进程多了就会出现频繁...
在Python2.x里,GIL的释放逻辑是当前线程遇见IO操作或者ticks计数达到100(ticks可以看作是Python自身的一个计数器,专门作用于GIL,每次释放后归零,这个计数可以通过 sys.setcheckinterval 来调整),进行释放。而每次释放GIL锁,线程进行锁竞争、切换线程,会消耗资源。并且由于GIL锁存在,python里一个进程...
一个是重量级的,一个轻量级的,重量级的进程有保护区,进程上下文都是操作系统保护的,而线程是自己管理,需要一定的技术,不能保证在并发时的稳定性(多进程也不稳定,但很容易看出来,因为多出了进程容易发现),而python的更像是定时器,定时器有时也可以模拟线程,定时器多时的开销比线程的开销要...